2010年8月31日

紅藍綠ECFA協議策略探討(下)

作者:林濁水(前立法委員)

原文摘自 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853&Itemid=136&userid=92&content_type=article


(九)中國的經濟民族主義

面板廠非常特別,值得一談。由於中國家電下鄉,面板採購由韓國轉向台灣,逼得韓國向中國申請赴中國投資做交換條件,但中國卻屬意台灣。

固然同樣在中國,中國從台商得到技術轉移遠比從韓國有效是原因,但更重要的,韓國面板廠是和液晶電視廠一體的,如三星,中國如買韓面板等於支持三星電視品牌打擊自己的品牌廠,所以向品牌廠不成氣候的台商買,才是做生意之道。事實上中國家電下鄉固然大量採購台灣電子零件,但台灣電子品牌廠如宏碁、華碩,家電品牌櫻花,在數以千億計的下鄉銷售中道現在才賣出一億,可見中國採購台灣零組件除了打擊韓商美商品牌廠,連同台商品牌廠也一併在打壓之列,等於借用台灣的左手打擊台灣的右手,台灣要不要聯中抗韓陷入兩難。

ECFA依WTO規定本來的精神是兩岸經貿自由化,但實際上在自由化的背後卻有一隻看得見的手在操控,在實踐中國的「經濟民族主義」。

以品牌策略為例對,台灣,中國的經濟民族主義有矛盾的兩個層次,其一是以中國為「內地」照顧中國本身的品牌廠打擊「海外」台灣的品牌廠,台灣是中國民族之外的敵手;其二是把台灣以ECFA鎖進中國中,但不讓台灣和其他國家簽FTA,這時台灣又成中華民族主義之內的一員。

中國以經濟民族主義向台灣召手,但中國經濟民族主義的內涵這樣地隨機變化,台灣要放心實在困難。


(十)是自由主義難保護主義

國民黨既保證兩千項禁止產品不會開放進口,又說ECFA後會努力和其他國家簽FTA。問題是,做到第一點是實踐貿易保護主義,但做到第二點卻是貿易自由主義。這兩個主義精神完全背道而馳,要實踐起來也將矛盾多多。

於是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國民黨完全沒有一個符合現實的、整體的、長遠的經濟戰略,結果是一方面談判時將成為中國戰略的獵物;另一面又將使自己的經濟政策支離破碎,自相矛盾。我們在ECFA談判中看到了台灣最深刻的經濟危機。

且再談台灣和其他國家簽FTA的問題。

北京說會合情合理處理。香港和紐西蘭簽FTA本來被擋,年初突然批准,明顯已為台灣留下彈性空間。但北京又說「可協商安排」,可見不願讓台灣輕鬆過關,要透過協商建立北京「批准權」--這是當年胡連公報,國民黨向北京討來參與WHA「被批准權」留下的後遺症。

北京有批准權,就是台灣主權的流失,將來一定會引發另一波朝野和兩岸的爭端。

和他國簽FTA其實並非只要過中國這關就沒問題了。

和台灣簽不簽,美國在乎的是台灣對豬肉、牛肉、稻米等敏感等商品的態度而不是中國反不反對--武器都賣了簽FTA算什麼。至於其他國家如東協縱使中國不擋,對敏感性商品台灣若堅持不讓恐怕FTA不易簽成,於是台灣便真的被鎖進和中國簽的ECFA中;台灣若讓步,則對中國的禁止進口和高關稅便沒意義。結果便可能是現在讓大家吵成一團的對中國的限制隨著輕鬆解禁。

從這裏我們看出雖然朝野為ECFA而烽火連天,但卻都迴避了在經貿區域整合上到底要採自由主義或保護主義這一個無可迴避的根本的課題,以致於將來挑戰多多。

一般認為最正常化自由化的貿易協定,最能使雙方充分發揮比較利益優勢,創造的總體利益最大。但這也要對應付出弱勢產業受到嚴重衝擊的成本。正常的FTA要對絕大部份商品進行談判,一些新興國家認為難度太高,便先通過決涵蓋少數的「提早收割清單」,然後以架構性協定的方式闖關,這類協定 AIT薄瑞光忍不住說,「其實是效益有侷限的、軟弱的」。然而縱使這些架構性協議仍然附有有雙方在10年內實踐全面自由化的計畫。如今國民黨沒有妥善處理衝擊的自信,又想獲得最大的利益成果以致於ECFA硬是連這樣的計畫書都沒有。

針對ECFA,WTO秘書長在歡迎之餘,強調ECFA「必須通報WTO檢驗是否符合標準」。又「堅定」地強調:WTO應避免簽FTA約的國家關起門來玩對外歧視遊戲,他這樣強調看來不像是無的放矢。這不免使人對ECFA怎樣通過WTO檢驗多了幾分擔心。


(十一)民進黨的處境

馬政府戰略固然問題多多,只是戰略抽象民眾摸不著,但清單數字則簡明易懂,民進黨在激進派壓力下選在清單出爐時動員決戰,讓馬得了戰術上的便宜。

民進黨雖然黨對ECFA的有條件支持而不是全盤否定,但:

1、 大力發動群眾運動施壓,由於力道拿捏不易,加上激進派動作大,社會認為民進黨全面抵制。

2、 同時,為了強調對中國依賴的危機,於是不採取Chiwanrica,全球產業鏈關係,台灣對美依賴仍遠大於對中國依賴觀點,而和馬政府一樣強調對中依賴幾已全盤取代對美依賴的看法,也因此無法厘清中國ECFA清單其實談不上對台「讓利」的問題。

3、 忽視溫家寶將照顧台灣農民,中小企業的說法。

結果清單一旦出來,中國雖在石化、面版、機械業上態度強硬,但無論從減讓項目數字、從農民、中小企業的角度看來,民進黨警告的「弱勢遭殃」的危機卻未出現。社會對ECFA的支持度轉趨積極,而民進黨多位縣市長或前往中國推銷產品,或批評黨中央立場太過強硬,黨中央不勝尷尬。

藍軍難掩得意之色,多的是高喚勝利;少數高明的則說ECFA談判,國民黨的白臉和民進黨的黑臉都演得不錯,這說法既討好,又順勢把自己推到主導地位,把綠營貶成副手。看趨勢民進黨在台灣和其他國家簽FTA的爭議時恐怕候再演一次黑臉。


(十二)結語

最後,馬政府雖然認為自已經濟戰略正確,但這種只想靠ECFA依賴中國的策略,策略大師梭羅(Lester C. Thurow)這樣說:「ECFA沒那麼重要,對台灣發展也不應是最大的事。」

梭羅又說:「台灣競爭力的關鍵還是要靠創新,沒有別途。」而這正是民進黨議政時「知識經濟」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