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曼特寧的滋味》推薦序

2004年,我蝸居在家,憑著一股衝勁,花了十個月寫完我人生第一部小說。幾經投稿,沒有任何一家出版社願意採用;之後我又花了兩個禮拜從頭到尾修改過,2007年投了皇冠出版社舉辦的大眾小說獎,雖然進入最後決選,卻沒有入圍前五名,因而還是沒能出版。

2008年,皇冠雜誌表示想把我的作品刊在雜誌上,全文將近12萬字的長篇小說分兩期刊登。令我受寵若驚的是,評審之一的司馬中原先生主動表示要幫我寫序,以下就是他為我寫的序。雖然他看小說的角度和我不一樣,我仍然感激他對我的肯定:「就小說創作的表現而論,這是我近年來所讀到的最佳作品。」因為這句話,我不再懷疑自己--即使還是沒有出版社願意幫我出版,大概是怕賣不出去吧。

後來我有機會親自打電話向司馬先生致意,他透露在評選會議上,他投給我第一名,然而其他評審認為我的小說內容太悖德,不願支持。原來,藝文界也是蠻保守的,假如他們的理由是我寫得太差,我還比較能夠接受....

事隔多年再把這件事拿出來說,或許,是因為老靈魂不願就此凋零吧?



《曼特寧的滋味》推薦序 司馬中原

原文摘自 http://www.crown.com.tw/Magcontent.aspx?arg0=651&arg1=465&arg2=1648

就小說創作的表現而論,這是我近年來所讀到的最佳作品。書中的女主角方寧,她的家世背景、成長過程、生活細節、外圓內方的性格。作者筆下都有著純熟精致的描述,她在讀碩士的時候,認識了他的老學長沈維光博士,雖然期別相差十年,但兩人都是范教授的學生,沈回國到母校擔任助理教授,暫時借用范教授的研究室,得以和方寧共處。

共處之初,方沈之間一切言談都各守分際,並無任何逾越之處。沈為人穩厚正經,方秉性溫婉善良,沈早有妻室,對學妹本無非分之想。平時對談和共餐,也都談數學、哲學、人生等話題,不經意中顯露出他的心胸懷抱和人文素養,而方也在不知不覺中,對學長興起崇敬之情。中國常把相戀相親看作緣分,將它稱為『情』緣。實質上,情由心生,正如一條潛入地層的江河,在生命中默默的流下去,一直流到海枯石爛,天荒地老。而『愛』只是一種外在的行為,有情的愛才是真愛。在東方,一線情絲的牽引,實在是無比奧妙的。

作者以極精細靈動的筆墨,特殊的耐心,抒寫方寧在和沈相處時刻的心靈變化,配合上校園的景致、七弦廬的幽寧,更覺得如夢如詩,當方寧情愫暗生之初,沈還蒙在鼓裡、毫未知覺,這正是最高格調的寫法。

偏在此時,方寧已經分手的前男友陳明軒來求她如何擺脫他的難題,因為他的現任女友李儀純,像八爪章魚一樣,死纏活賴的抓住他不放,這一對現代式的淺俗戀愛,無形中變成了方寧從骨髓中暗戀沈維光的襯景。

對於情愛,方寧有她的自由意志道德觀,她懷疑『普遍的道德』並不能等同於『真正的道德』,她抱有頂風逆浪追求真愛的決心。

當她逐漸釋放出對沈的情愫時,沈曾驚覺性避開一段時日,但後來終究在醉月湖畔相遇了。民間有句俗諺形容:女追男,隔層紙;男追女,隔重山。沈維光雖是君子,但仍有人的弱點,難以打開情鎖、逃離情關。就這樣牽牽扯扯由秋到冬,方寧得到了她所要的,同時也下定決心,在得有孕後出國留學,不破壞沈的家庭,那就是她自願付出的代價。

拋開俗世的泛道德觀,我十分欣賞作者的才華和生命素養,書中的方寧情真意摯,沈維光也無負心之說,此乃為戀情小說所譜出的『歷史』的新章。

九十七年四月.台北市